工業總會轉知本會經濟部國貿署114.8.4 貿雙二字第1140451164函:
美國川普總統於本年7月31日依據「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」(IEEPA)發布「調整對等關稅稅率」行政命令,要點略以:
一、關稅調整:
行政命令於美東時間本年8月7日(即發布7天後)生效。
行政命令附錄I列出部分貿易夥伴之對等關稅稅率,其中臺灣稅率調整為20%,未列於附錄I國家則徵收10%關稅。
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零時1分前報關進口,或從保稅倉庫提領報關之貨品,適用10%「對等關稅」。
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零時1分後報關進口,或從保稅倉庫提領報關之貨品,適用20%「對等關稅」。
在途貨品:在8月7日凌晨零時1分前裝船,且在最後運輸途中,並於10月5日前報關進口或從保稅倉儲提領報關之貨品,可適用原10%對等關稅稅率。
本命令不影響本年5月12日針對中國之相關行政命令。
二、轉運:
經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署(CBP)認定為規避上述調整關稅而轉運之物品,應改課徵40%從價稅率(取代原產國貨物適用之新對等關稅稅率),同時可能併課罰款或處罰。CBP將每6個月定期公布轉運國及涉案企業黑名單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台灣文具產業出口美國的比重與其他市場相比概況:
根據統計資料,2024 年台灣整體出口目的地佔比前幾名依序為中國(含香港)31.7%、美國23.4%、東協15.1% 。亦即,美國已成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,佔總出口約 23%。
若以文具商品為主的資料顯示:從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間,台灣文具出口目的地為歐盟、中國與美國,分別佔總出口量的 53%、20%、13% 。可見美國市場約佔台灣文具出口的 13%,相較於整體出口佔比約 23%,屬於中等依賴程度。近幾年來更有下降趨勢。
美國川普政府宣布的新 20% 關稅對台灣文具產業(尤其出口製造商)的影響與因應之道:
最新關稅政策背景:
2025 年 8 月 1 日,川普簽署行政命令,對多國進口商品調高關稅,台灣的普遍稅率暫訂為 20%(較早前提議的 32% 降低)。
台灣官方與專家認為這 20% 是臨時且可協商的,目前正進行談判爭取優惠條件,尤其關鍵產業如半導體與 ICT 有望獲得後續差異化處理。
此措施約將影響約25%的台灣對美出口。
對文具產業的潛在衝擊:
台灣文具對美國出口占約13%。若稅率全面適用,出口金額將平均增加20%的成本,將對中小型文具出口商造成成本壓力,削弱美國市場競爭力。
文具屬消費品類,價格敏感度高,成本上升可能轉嫁不易,或者壓縮獲利。
公會建議因應策略:
1. 繼續談判與爭取減免:
配合政府支持產業,籲請政府盡力爭取豁免或降低關稅。
2. 市場多元化:
除美國外,加強開拓東協、歐洲、中國、日本、中東等市場,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。
3.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:
聚焦高附加價值、設計導向型文具或智慧型辦公用品,以差異化競爭方式吸引買家。
4. 轉移生產或採購鏈布局:
考慮將部分生產或包裝轉移至受關稅影響較低國家,再出口至美國,可降低總關稅成本。
5. 提升本土品牌與行銷:
強化品牌定位、採用 e‑commerce 電商平台直銷美國,縮短供應鏈,降低中間成本,以抵銷關稅壓力。
6. 響應擴大內需方案:
推動文具業配合政府擴大內需措施,鼓勵業者參加公會舉辦之國內市場展銷活動,降低出口關稅衝擊。
總結建議:
1. 出口比重概況:整體而言,美國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國,佔總出口約 23%;但對於文具產業來說,約佔 13%,與其它市場相比屬中等規模,市場依存度並不高。
2. 影響分析:20% 關稅將直接提升出口成本,尤以價格敏感的文具業者影響最大。
3. 策略方向:透過政策協商、產品升級、多元市場佈局和品牌強化來降低關稅衝擊,並推動擴大內需、文具業數位轉型提升競爭力。